南阳塔子山梅花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理事长:徐永进
手机:15937758778/13323687971
电话:0377-63892778
传真:
地址:河南南阳卧龙区谢庄镇塔子山
梅花为蔷薇科李属落叶植物,原产我国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分食用的果梅与观赏的花梅两大类。我国对梅花的观赏应用有三千多年历史,梅花居于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首,享有“花魁”、“天下尤物”、“东风第一枝”等美誉。
梅花花态文雅,婀娜多姿,高雅清秀。花色典雅秀丽,白梅如雪,红梅似霞,绿梅赛翠。梅花花香沁人心脾,素有“暗香”、“清香”、“馨香”、“幽香”、“远香”之称,正所谓“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梅花高风亮节及不畏世俗所伤的可贵品格,古往今来被视为楷模。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百花凋零的早春,它雪里独放,冰中吐芳,凌寒不惧。“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而在春回大地之际,它却悄然隐退,不与百花争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梢……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因此,人们自古就将它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与兰、竹、菊合称“四君子”;与迎春、水仙、山茶合称“雪中四友”;与竹、松、水竹、月季合称“五清”。将梅花的五个花瓣作为欢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的象征。
古人赏梅讲究“四贵”,即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在当今,这“四贵”仍为大多数人赏梅的标准。今人认为,梅花瓶插观赏要有“三美”: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韵。我国早的梅花专著宋代范成大《梅谱》说:“梅以韵胜,以格高。”仅仅七个字,就高度概括出梅的风姿。
梅花融会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嫁礼俗、日常交往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土民俗。《诗经》有“抛梅求婚”的故事,说的是在梅子成熟的时候,男女青年相聚,姑娘把梅子掷给小伙子表示求爱。“梅”与“媒”两字音同,古时人们把“梅”视为“媒合之果”。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红梅有个有趣的故事。她在丈夫死后,闷闷不乐,又遇战乱,逃难到江南的桃花坞。那年冬天下了场大雪,她望着门前的一株红梅,想着自己的身世,不禁流下泪来。于是裁了一截红纸,糨糊一涂,用梅花瓣粘出了“独梅隆冬遗孀户”半联对子。人们都猜不出来其用意,有人讨教,她笑而不答。一个住在杏花村丧妻不久的读书人,猜出了李清照上联中有再嫁之意,等到二月杏花盛开时,他釆了半篮杏花,来到李清照的门前,贴上一张红纸,糨糊一涂,用杏花贴成一幅“杏林春暖第一家”的下联。李清照一见,心喜异常,急忙把这位有情有义的书生迎进屋里,知心人相见,情投意合,终成佳侣。
如今,人们对梅花喜爱有加,爱梅之举多有表现。南京、无锡、苏州、泰州、武汉、丹江口、鄂州、淮北、梅州、南投等10个城市,已将梅花定为市花。许多专家及民众还积极推祟梅花为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