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塔子山梅花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理事长:徐永进
手机:15937758778/13323687971
电话:0377-63892778
传真:
地址:河南南阳卧龙区谢庄镇塔子山

梅花文化
中国花文化之梅花文化
[来源:] 点击量:0 [日期:2013-10-08]

  中国是诗的王国,更是花的国度。全世界约有花卉3万种,原产于我国的花卉就有1万—2万种。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为此赞誉“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文化品格。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不仅观赏花的秀韵多姿,而且更在赞美之余,还要品尝花的美味,领略大自然的精灵,在食文化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当然也写下了不少流芳千古的佳句。这足以说明国人对花有着剪不断情,解不开的节!
  中国花文化情结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渊明之“采菊东篱”、林靖和之“疏影横斜”、周敦颐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兰当为王者香”、苏东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中国绘画的一大半儿就是画花卉。有的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把一种或几种花画好。另外,中国以花命名的人也是不计其数,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同所有的人一样,我也天生爱花,然而我却惟独对梅花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浓厚的情感。在我看来,梅花是有灵之物。我欣赏梅花,除了常识它那静态的外部形态美之外,还更趋向观察欣赏它那动态的生命变化之趣。所以我特此学习了梅花文化。
  一   梅花简介
  梅是中国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和藏东一带。6000年前即已经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公元前2世纪引种到朝鲜,8世纪引进到日本。19世纪初传到欧、美、澳大利亚。
  株高约10m,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梅花可分为系、类、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樱 李梅系等。系下分类,类下分型.梅花为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前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核果近球形,有缝合线,黄色或绿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附不易分离,6—7月果实成熟。
  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目品种有30多个,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红梅、照水梅、绿萼、大红、玉蝶洒金等型。其中宫粉最为普遍,花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型花紫白;绿萼型花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梅花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
  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梅花的应用也很广泛,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树寿命很长,可以活千年以上。现在中国的古梅除了杭州的“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1700多岁)。它的树干已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花期长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手植。这株老梅曾经数度枯萎,又数度枯木逢春。现在主干苍老,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还结了数千个梅子。
  二    梅花与中国文化
  梅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已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诗歌、绘画、音乐、戏剧、成语和姓氏人名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梅花文化。1929年国民政府曾将梅花定为国花。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又两次掀起评选国花的讨论,惜至今仍未定论。 
  (一)梅花是象征意义
  梅花象征着铁骨铮铮,不屈不饶,幸福吉祥。敢斗霜雪,疏放冷艳的梅花,在儒家正绕观念涂抹下,成为高洁守道的凜然君子,不畏严寒刚毅雄杰,惊顽起懦的勇猛斗士。之象征,无疑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毛泽冬《咏梅》一词更是把这种精神提高到一新的时代高度。满身清气,屹立于严寒里;坚贞不屈,傲视风雪;独立,奋进,不依附于他物,正是中华民族气魄之根本,节气之象征,无疑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
  梅花也是幸福吉祥物。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悦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双喜鹊纹图,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
  (二)梅花与诗词歌赋
  但是,梅花的人文意义和象征意义,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古人经过漫长的挖掘和积淀,逐渐确立起来的。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梅花是我国历代诗歌中歌咏最多的花卉之一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这样论述到:“《离骚》遍撷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逋诸人递相矜重,‘暗香疏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别立品题。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大公案。江湖诗人,无论爱梅与否,无不借梅以自重。凡别号及斋馆之名,多带梅字,以求附于雅人”。
 咏梅诗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先秦为咏梅诗的萌芽时期,汉魏六朝至唐为发展时期,宋以后为繁盛时期:宋人可以说从林逋开始,咏梅诗词进入鼎盛时期,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人们从梅花的品类、时节以及所处的位置来咏梅,有的诗侧重于表现梅花的客观形态:即诗人对梅花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欣赏和描写的态度,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物与我基本上是分离的。如宋朝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说明梅不但具有冰肌雪肤,更具有幽幽暗香;有的诗人则侧重于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此时的梅花,已成为人们感情的寄托和象征。在这里,梅花的形象与诗人的主观情感已经合而为一,不可遽分。如唐朝杜甫的“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早,最奈客愁何?雪树原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江梅》)就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
  从隋唐到宋元时期,梅花的栽培达到鼎盛,技艺不断提高,梅花品种日渐增多。除了诗词、歌赋之外,关于梅花的绘画、音乐也纷纷脱颖而出。
  宋代关于梅花的书就有五部:范成大的《梅谱》,周叙的《洛阳花木记》,张滋的《梅品》,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和仲仁的《华光梅谱》。范成大是一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他于1186年写成的《梅谱》是中国、当然也是世界第一部梅花专着。他在苏州石湖范村,搜集梅花品种十二个,对梅花首次进行描述记载。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其他几部书都是梅画、梅谱。其中《华光梅谱》是写梅的蓝本,以文为梅立谱最被推崇。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则以图为梅立谱。他精选出一百幅图稿,定名《梅花谱》,并配诗百首。后人为了赞誉他的梅花画得“喜神”,称他的百梅图为《梅花喜神谱》。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会稽九里山,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 。王冕还写过一篇《梅花传》,把《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 
  中国绘画史上有数不尽的梅花佳作,最著名的梅花作品有:宋徽宗的喜鹊登梅图,无名氏的梅竹禽鸟图,无名氏的百花图,杨无咎的四梅图,赵梦坚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王冕的墨梅图,徐禹功的雪梅图,燕叟的梅花图,颜辉的梅花月光图,马远的夕阳梅花图,马麟的层叠冰绡图,邹复雷的春消息横幅,吴太素的梅花松枝图,陈璐的梅花月光图,沉铨的松梅双鹤图,吴昌硕的梅花图(潘天寿称之为“古艳绝伦”),当代石鲁的雪梅图并题诗“玉龙白雪一天清”,书法钢筋铁骨,比喻他虽遭受迫害,但一身清白,最能体现梅花精神。 
音乐作品除前面提到的《暗香》《疏影》之外,最有名的是《梅花三弄》,别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琴曲,内容写傲霜雪的梅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谱称,此曲系根据晋桓伊笛曲改编而成。全曲主调出现三次,即取泛音三段,异徽同弦,称为“三弄”。《琴谱谐声》(1820)改此曲为琴箫合谱。另有琵琶曲,又名《三落》,根据民间乐曲《三六》改编。分三段:寒山绿萼(一弄),姗姗绿影(二弄),三迭落梅(三弄),《春光好》收音。
  (三)梅花与名人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借《卜算子·咏梅》表现自己虽怀才不遇但却百折不回的节操。关于梅花的千古佳话莫过于北宋处士林逋(和靖)爱梅。他隐居杭州,不娶,无子,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毛泽东的著名的卜算子《咏梅》,既赞颂了“梅花欢喜漫天雪”那傲然挺拔的铁骨,又推崇梅花那“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高尚风格。 鲁迅曾精辟地用梅花作过一个比喻:“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过“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等。 
  总之,我希望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的这种独特的伟大人格能够熏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把我们源远流长的梅花文化的文化力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梅花 河南梅花基地 南阳梅花基地 塔子山梅花基地 永进梅花 塔子山永进梅花 梅花苗基地 梅花树基地 河南梅花苗 河南梅花树
 
 
 
 

Copyright 南阳塔子山梅花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