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塔子山梅花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理事长:徐永进
手机:15937758778/13323687971
电话:0377-63892778
传真:
地址:河南南阳卧龙区谢庄镇塔子山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假日制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得到快速释放,为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国内旅游需求日益扩大,旅游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特点与趋势:(1)进入全民旅游时代。旅游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进入深度休闲游憩时代。当前国际旅游进入以”3N”为特色的深度休闲游憩时代,即自然、怀乡、回归的项文缩写,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到森林、湖畔、乡野等大自然中去停留几天,放松情绪,回归生命本质,能较好的对接”3N”,成为中部地区深度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新亮点。(3)进入散客化时代。自助游、自驾游成为主要的出游方式。(4)需求品质化要求高。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5)旅游与资源融合发展。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
花卉产业是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现代朝阳产业,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由传统单一的花卉种植向花卉加工和花卉服务业延伸。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丰富,花卉产业显示了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前景,是21世纪有希望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花卉文化因旅游热也被不断开发和利用起来,越来越多的游人开始青睐花卉旅游。
2.1.2政策发展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花卉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
《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发挥花卉龙头企业作用,建设一批花卉产业示范园,集花卉繁育基地、高档花卉生产基地、花园中心、科普培训中心和休闲观光等于一体,引导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改造现有花卉生产基地,强化花文化功能,着力建设具有展示、普及、教育、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的花文化示范基地。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田园艺术景观。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休闲度假产品。加快推进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提出,结合观光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推动具有区域特色的花卉生产与生态观光服务的加速融合。打造花卉旅游观光线路,完善花卉景点核心区域基础设施,促进花卉文化产业休闲旅游业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南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卧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政策文件,也均对促进花卉生产、花卉休闲观光旅游和花卉文化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和指导意见。
2.1.3地域概况
南阳为豫陕鄂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市现辖2个行政区、4个开发区、10个县、1个直管市。户籍人口1010.75万人,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城市规模位居河南第三。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月季之乡、首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2015年南阳入选中国新兴城市投资吸引力排行榜20强。2017年6月南阳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018年10月,获得“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夏朝初,禹把今南阳境内邓州作为都城。商朝、周朝时,现南阳境内有申、邓、谢等诸侯国。春秋时楚设宛邑,楚国属地,全国冶铁中心,屈原扣马谏王地,秦楚丹阳之战发生地,秦设南阳郡治宛城,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历史名人。三国时期,南阳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刘备“三顾茅庐”发源地。南水北调,源起南阳淅川,淅川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核心水源区之一。就南阳市整体情况来说,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也有众多怡人的自然景观,主要旅游景观有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老界岭、龙潭沟、石门湖、河南内乡县衙、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府衙、张衡墓、鸭河口、淮源风景名胜区、水帘寺、恐龙蛋化石博物馆、福胜寺塔、花洲书院、渠首景区、淅川香严寺、丹江小三峡、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北顶五朵山、伏牛大峡谷、西峡灌河、白河湿地公园等,是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2016年全市营造林104.6千公顷,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3.27千公顷,天然林保护工程1.33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6%。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3.34千公顷。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林、果、药和土特产品资源丰富,有松、杉、泡桐等用材林木30多种,苹果、猕猴桃、柑桔、大枣、板栗、油桐、生漆、银杏等经济林20多种。西峡的猕猴桃、山茱萸、南召的辛夷、桐柏的木瓜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卧龙区的月季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月季之乡”,桐柏的板栗被命名为“河南省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市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个。南阳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盛产山茱萸、辛荑、杜仲、桔梗、丹参、半夏、全蝎、血琥珀八大名产及其它名贵中药材2000多种。
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7个县市个县市区,郑万高铁建成通车;国道312线、207线、209线和省道豫01线、豫02线分别从全市纵横穿过;许平南、南邓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岭南高速在南阳交汇,驿(驻马店)宛高速南正在筹划建设。南阳已成为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架交叉的交通枢纽。南阳飞机场为河南三大民用飞机场之一。
南阳市地处北亚热带地区,古人曾以“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的诗句来赞扬该区域良好的气候条件。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条件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南阳成为重要的花卉苗木基地,是梅花等花卉南北过渡的最佳地区。
花卉产业是南阳市发展经济的一大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花卉文化因旅游热也被不断的开发和利用起来,花卉旅游成为新兴的旅游项目。
2.2项目单位概况
南阳市卧龙区塔子山永进梅花繁育基地始建于2000年,位于卧龙区谢庄镇塔子山西,距南阳市中心城区8公里,是一家集专业梅花产业开发推广应用、技术服务和园林绿化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繁育基地。通过依托当地优势资源,长期与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华中农大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集成化、规范化育苗。近二十年来,成功繁育了骨红类、宫粉类、朱砂类、垂枝型、玉蝶类、黄香型、跳枝型、龙游型、丰后型三大类六大型等100多个梅花优良品种。并投资在卧龙区塔子山周边荒坡地建成了千亩梅园,梅园现有各种梅树15万余株,260多个品种,特别是自育的全国独有的梅花新品种有40多个,已成为全国梅花品种最全,种植面积最大的梅花繁育基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前、产中、产后综合产业服务体系和集种苗培育、种植、研发、包装运输、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大产业链格局。与国内外大的花卉市场建立稳定关系,销售网络辐射南京、武汉、无锡等全国各大城市及亚、欧等国家。先后被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指定为“南梅北移繁育基地",被南阳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南阳市第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千亩梅园已形成了全国独具风格的梅花主题景观,近年来每年吸引本地及外地赏花游客及摄影爱好者近30万人次。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
本项目在现有梅花基地的基础上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构建梅花产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等产业相融合的新型业态,打造花卉旅游观光线路。符合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规划政策,属国家大力鼓励项目。
2.3.2可提高南阳梅花的知名度,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南阳塔子山永进梅花基地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梅花基地,建设“塔子山梅花农游一体化观光旅游项目”,可大大提高南阳梅花产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度,大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是南阳梅花产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2.3.3可促进花卉、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南阳优越的地理位置,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底蕴,秀丽奇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得天独厚的气候特点,成为花卉和旅游业发展的有利资源。南阳市卧龙区塔子山永进梅花繁育基地千亩梅园已形成了全国独具风格的梅花主题景观,近年来每年吸引本地及外地赏花游客及摄影爱好者近30万人次。把具有区域特色的花卉生产与生态观光服务互相融合,以花卉景观和花卉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带动花卉产业发展,相得益彰,促进花卉、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2.3.4可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文化品格。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梅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已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诗歌、绘画、音乐、戏剧、成语和姓氏人名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梅花文化。建设“塔子山梅花农游一体化观光旅游项目”,更好的为游客提供一个赏花的游览胜地,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意义。
2.3.5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建成后,可打造成为南阳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吸引各地游客观光,同时也可解决当地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并示范带动花卉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项目建设非常必要。